Page 3 - Catholic Weekly_345
P. 3

omnia i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基督內重建一切

主曆2015年6月28日 星期日
中華 郵 政台北 雜字第13 0 4 號 執 照 發 行 人:洪山川/地 址:( 1 0 6 )台北市樂 利路 9 4 號 /電話:( 0 2 )2 7 3 7 - 2 8 3 9 / 傳真:( 0 2 )2 7 3 7 - 13 2 6 /電 子 郵 件:c a t h o l i c w e e k l y @ g m a i l . c o m

教宗環保通諭《願祢受讚頌》導讀

這篇文章是我們閱讀教宗方濟各這部通諭的輔助                  ▲聖座新聞室6月18日召開記者會,介紹教宗方濟各以生態環保  一篇是給那些相信天主父與造物者的人,另一篇是獻
       工具,有助於抓取整體的文章發展,並且辨識            為主旨的通諭《願祢受讚頌》,同時發出導讀綱領,為讀者梳理   給那些在耶穌基督內宣示其信德的人,並再次以《願
出它深處的脈絡。頭兩頁是介紹《願祢受讚頌》的                 通諭的核心精神並脈絡要義,請見本報第1、2、3版。台灣天主  祢受讚頌》來作最後呼應。
全面性,之後的每一頁則是每一章的概要,指出其目                教會也在當天同步召開記者會,以中英文簡介通諭的主旨大綱。
標,並再次傳達一些關鍵的段落。括弧裡的數字所指                上圖為《願祢受讚頌》的義大利文版本。(路透)            這篇文章是由不同主題所貫穿,並以多種不同的觀
的是通諭中的段落。最後兩頁則附上其完整的目錄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點研究這些主題,並讓它們合為一體:「窮人與地球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部分」(64),但他也特別提出「我們應該要與所有       之間脆弱的深層關係;認為世界上的一切在本質上彼
一個全面性的觀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進行關於我們共同家園的對話」(3):對話貫穿        此息息相關的信念;對於那些衍生自科技的各種權力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整部通諭,在第5章,這對話變成了面對與解決問題        型態以及新的思維方式的批評;對尋找其他理解經
   「我們想要傳達給我們的後代、正在成長的孩童們              的工具。從一開始,教宗方濟各也提到,關於生態問        濟與進步的方式所提出的邀請;每一個受造物的重
何種世界?」(160)這個問題是《願祢受讚頌》最關              題,「基督宗教其他的教會與團體──以及其他的         要性;生態學的人性意義;誠懇、公道的討論之必要
切的議題,也是教宗方濟各通諭中關於照護我們的共                宗教——也有深刻的擔憂與珍貴的反省」(7)。甚        性;國際與地方政治所肩負之重要責任;所謂的丟棄
同家園所關切的。接著又說:「這個問題並非只關於                至在文章中明確地呈現其貢獻,從〈致君士坦丁堡         文化與新生活風格的建議。」
環境領域,因為我們無法以片面的方式提出問題」,                大公宗主教巴爾多祿茂〉這封書信開始(7),在通
因此這議題引導我們對於生存的意義以及社會生活                 諭中的8-9節處大篇幅地引用。然後,教宗方濟各也       第1章 那些正在我們家園裡發生的事
的價值這兩個面向進行提問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多次地向承擔這項任務的主角們表達感謝──其中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包含個人、協會和相關機構──並指出「無數的科            這一章談論環境方面最新的科學發現,作為傾聽受
   「我們做人的目的是什麼?我們工作和抗爭的目               學家、哲學家、神學家還有社會組織對於這個議題         造物之吶喊的一種方式,「我們要把那些正發生在這
標又是什麼?為什麼這片土地需要我們?」如果我                 所進行的思考,豐富了教會對於這些問題的想法」         世界上的事情,視為個人的痛苦,如此一來就可以知
們不向自己提出這個深層的問題,教宗方濟各這麼                 (7),並且邀請大家認同「宗教的資源可以為整個        道我們每一個人可以做出何種貢獻」(19)。我們需
說:「我不認為我們對於生態的擔憂能夠得到何種                 生態和人類的發展作出貢獻。」(62)             要這樣來面對「當下生態危機的各種面貌。」(15)
重要的效果。」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部通諭的脈絡在第15節(n.15)勾勒出來,共有6     氣候的變遷:「氣候的改變,是一個和環境、社
   這部通諭的名稱是取自於聖方濟的呼求,「願祢受              個大章。內容從聽取目前處境,從今日最好的科學新        會、經濟、配給及政治有關的全球問題,它是目前人
讚頌」,在〈萬物頌〉中提及了大地,我們共同的家,               知(第1章),到《聖經》與猶大基督教傳統的對照,       類所面臨最主要的挑戰之一」(25)。如果說「氣候
「它也像是我們一同分享生命的姊妹,還有對我們張                並辨識出問題根源在於所謂的專家政治(第3章),以       是大家共有和共享的財產」(23),那麼它的改變所帶
開雙臂的慈母」(1)。我們本身就是「地上的灰土」               及人越來越自私自利和自我封閉的態度。這部通諭所        來的嚴重衝擊將會落在窮人身上,但很多「擁有較多
(創二7)。我們的身體是由地球的多種元素構成的,               做的提議是(第4章)一個「涵蓋人類與社會向度之        的資源和政經權力的人似乎更專注於粉飾問題與隱
它的空氣賦予了我們氣息,它的水給了我們生氣與精                整體生態觀」(137),人類與社會向度與環境問題密      藏病徵」(26):「在面對我們的弟兄姊妹們所面臨
神。」(2)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可分。在這樣的觀點中,教宗方濟各期許在所有社        的這些不幸時所表現出的無感,代表著人們喪失了對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會、經濟、政治生活的層次進行誠實的對話,以建構        於同胞的責任感,而此種責任感是任何文明社會的基
   如今,這片土地被糟蹋、掠奪,它的痛苦呻吟和               出一種透明化的決策程序,他也提醒大家任何一個計        礎。」(25)
這世上被遺棄的人聚集在一起。教宗方濟各邀請我                 畫一定要擁有一個受過培育、且負責任的良知才能得
們去聆聽它們,敦促我們所有人──個人、家庭、                 到效果,他也作出一些提示,以讓這樣的一個計畫有           關於水資源的問題:教宗方濟各清楚地表明:「取
各 地 群 眾、各 個 國 家 與 國 際 團 體 ─ ─「走 向 生 態  望在教育、靈修、教會、政治以及神學的領域慢慢發        得可飲用與安全的水是一個不可或缺基本人權,因為
(conversione ecologica)」,根據聖若望保祿二世的    芽。(第6章)這篇文章是以兩篇祈禱作為結束,其中       它可確保人的生存。剝奪窮人的水資源意味著否決
用語,也就是要「改道而行」,為了「照顧我們共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「根植於他們的無可剝奪的尊嚴的生存權。」(30)
的家園」來承擔一個有責任的以及美好的任務。同
時,教宗方濟各指出「我們可以感覺到人們對於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關於生物多樣性的保護:「每年都有數以千計的植
境以及大自然的敏銳度不斷增長,他們對於在這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物與動物面臨著消失的危機,我們的兒女將無法再
地球上正在發生的事情之真誠與痛心的擔憂,也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看見這些動植物,它們將永遠消失」(33)。這些動
來越明顯」(19),由此,某種帶有希望的目光貫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植物不只是我們屆時可以利用的「資源」,它們本身
了整個通諭的思想,並且向所有人發送了一個清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便具有價值。關於這個面向,「有些科學家與專業人
且充滿希望的訊息:「為了建立我們共同的家園,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士試著解決我們人類所製造出的問題,他們的努力是
類還是有合作的能力」(13);「人仍然有能力正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值得稱許」,但人類為了利於財經與消費而做出的干
的參與」(58);並非完全墮落了,因為,「人類有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預,「使得我們居住的這片土地,資源越來越少,面
力使自己極度墮落,但也是有能力超越自己,有能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貌也越來越醜。」(34)
選擇善,以及自我重生。」(205)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生態之債:從一個牽涉到國際關係的倫理觀的角
   教宗方濟各當然是對所有天主教徒拋出這訊息,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度,這則通諭點出了世界上富裕的陣營與貧窮的陣營
引用若望保祿二世所說的: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之間存在著一種「實實在在的『生態之債』」(51)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面對著氣候變遷的問題,我們各自有著「不同種類的
   「特別是基督徒,對於天地萬物要有任務在身,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責任」(52),所謂的已開發國家的責任相對較重。
對於大自然和造物主要有責任,這是他們信德的一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文轉2版)

陪伴  誠佑科技感謝利伯他茲教育基金會常年陪伴青少年迷途小羊,在主愛內,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提供心靈醫治的中途之家。願上主一路扶持陪伴!

郵政劃撥:5008-2177/戶名:財團法人天主教會台北教區(請註明:訂閱天主教周報) 網站:http://www.catholic.org.tw/catholicweekly/index.htm  天主教周報 網頁搜尋
訂費:國內新台幣1200元、港澳大陸美金75元、亞洲澳洲美金105元、歐美非洲美金130元。 (或由【天主教台北總主教公署】網站進入)
   1   2   3   4   5   6   7   8